分配 | 主要内容 | 影响 |
|---|---|---|
| 全球经济 | 制造业和建筑业持续复苏 | 钢铁进口需求逐步反弹 |
| 原材料成本 | 铁矿石和废铁价格保持稳定。 | 进口价格稳定 |
| 贸易法规 | 继续扩大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| 某些国家可能实施进口限制 |
| 环境法规 | 扩大碳中和与碳中和行动 (CBAM) 阶段 | 加快向低碳和再生钢铁进口转型 |
HS73 钢材产品是指由原材料钢材(HS72)加工组装而成的一系列产品,与汽车、建筑和造船行业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。
物品 | 细节 |
|---|---|
| HS编码 | 73(铁制品或钢制品) |
| 主要子类别 | 7304(钢管)、7308(结构和桥梁材料)、7318(螺栓和螺母)、7321(炉灶和加热器)等。 |
| 2024年进口量 | 约84亿美元(同比增长3.6%) |
| 需求行业 | 汽车、建筑、机械、造船和能源设施 |
| 结构 | 70%为中间产品(钢管和螺栓),30%为消费品和设备零件 |
进口的钢材产品(而非原材料)数量稳步增长,其中汽车零部件和工业设备用钢管尤为重要。
排行 | 进口国 | 比重(%) | 特点和风险 |
|---|---|---|---|
| 1 | 中国 | 28.4 | 价格竞争力,低成本钢管和螺栓 |
| 2 | 日本 | 21.7 | 高精度零件和工业钢材 |
| 3 | 越南 | 11.5 | 作为加工出口基地 |
| 4 | 台湾 | 9.3 | 不锈钢产品 |
| 5 | 德国 | 7.8 | 专注于机械和汽车零部件 |
| 6 | 意大利 | 5.2 | 结构钢 |
| 7 | 美国 | 4.5 | 能源设施用钢管 |
| ETC | 11.6 | 印度、马来西亚等。 |
前五大进口国约占进口总额的78.7%。
虽然进口结构仍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,但来自欧盟和越南的高加工产品份额正在逐步增加。
国家 | 进口份额(%) | 与上一季度相比,变化比例 | 特征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中国 | 28.4 | ▼0.6 | 低成本进口放缓 |
| 日本 | 21.7 | ▲0.4 | 精密加工材料的扩展 |
| 越南 | 11.5 | ▲0.3 | 加强装配和加工基地功能 |
| 台湾 | 9.3 | = | 稳定的不锈钢供应 |
| 德国 | 7.8 | ▲0.2 | 专注于高品质工业材料 |
| 意大利 | 5.2 | = | 以建筑结构为中心 |
| 美国 | 4.5 | ▲0.1 | 能源工厂用钢管 |
| ETC | 11.6 | ▼0.4 | 印度、马来西亚等地略有下降。 |
多元化进程正在进行中,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,来自日本、越南和欧盟的产品比例不断增加。
分配 | 2023年第三季度 | 2024年第三季度 | 增加/减少(%) | 主要趋势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管道和管材 | 1.12米 | 1.19米 | +6.3 | 能源和造船需求不断增长 |
| 梁与结构 | 0.67 米 | 0.70 米 | +4.4 | 对建筑和工厂的需求增加 |
| 螺栓和螺母(紧固件) | 0.41米 | 0.44米 | +7.3 | 汽车零部件进口不断扩大 |
| 家用和机械零件 | 0.26 兆吨 | 0.27 兆吨 | +3.8 | 国内需求复苏 |
整体增长归功于工业需求的复苏,特别是能源、造船和汽车用钢管的进口量增加。
物品 | 2024年第一季度(美元/吨) | 2024年第二季度 | 2024年第三季度 | QoQ Δ(%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钢管 | 1,840 | 1,870 | 1,910 | +2.1 |
| 结构钢 | 1,620 | 1,640 | 1,660 | +1.2 |
| 螺栓和螺母 | 3,850 | 3,890 | 3,940 | +1.3 |
| 不锈钢加工材料 | 4,720 | 4,750 | 4,810 | +1.3 |
尽管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,但由于能源和物流成本的上涨,价格仍呈现逐步上涨的趋势。
分支 | 特征 | 波动率(0-1) |
|---|---|---|
| Q1 | 淡季需求(建筑业放缓) | 0.41 |
| Q2 | 制造业复苏期 | 0.56 |
| 第三季度 | 项目集中器(造船/建筑) | 0.73 |
| 第四季度 | 库存调整员 | 0.59 |
物品 | 细节 |
|---|---|
| 关税 | 许多自由贸易协定商品免税,一些建筑材料可享受 3-5% 的折扣。 |
| 非关税 | 加强质量认证(KS、ISO)和原产地验证 |
| 国内替代产业 | 浦项制铁、现代钢铁和世亚百钢扩大国内生产规模。 |
| 任务 | 符合 CBAM 标准(低碳钢认证)并确保与进口产品相比具有成本竞争力。 |
特征 | 评估 | 分析 |
|---|---|---|
| 碳排放的影响 | 奖 | 炼钢过程中的高碳强度 |
| 环境、社会及治理风险 | 中间 | 一些进口国的环境法规不完善 |
| 净零贡献 | 中间 | 可以扩大再生钢材和低碳认证的范围。 |
| 循环经济 | 奖 | 废钢利用和再生钢进口的增长趋势 |
进口国 | 政策(0-1) | 物流(0-1) | 信任指数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中国 | 0.38 | 0.36 | 0.68 |
| 日本 | 0.25 | 0.26 | 0.82 |
| 越南 | 0.29 | 0.30 | 0.76 |
| 台湾 | 0.27 | 0.28 | 0.78 |
| 德国 | 0.23 | 0.25 | 0.83 |
| 意大利 | 0.26 | 0.27 | 0.79 |
| 美国 | 0.28 | 0.31 | 0.75 |
平均信任指数约为0.77(良好)。
中国风险正在缓解,但质量和环境标准方面仍存在差距。来自日本和欧盟的产品占比增加有助于提升信任度。
行业 | 大公司 | 进口商品 | 特征 |
|---|---|---|---|
| 汽车 | 现代、起亚和万都 | 螺栓、螺母和小钢制品 | 精密加工中心 |
| 造船和工厂 | 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 | 钢管和工厂结构 | 持续进口高强度钢 |
| 勃起 | 现代工程建设公司和浦项工程建设公司 | 钢框架和螺栓 | 大规模场中心 |
| 活力 | SK能源和GS加德士 | 工厂用钢管 | 高进口率 |
| 机械和工业材料 | 斗山和现代威亚 | 零件用管道 | 平行进口和国内销售 |
特征 | 目前(2025年第三季度) | 与上一季度相比(Δ%) | 分析 |
|---|---|---|---|
| Δ进口 | +4.5% | ▲0.6 | 推动汽车和造船业的需求 |
| 价格变化 | +1.7% | ▲0.3 | 能源成本影响 |
| Δ国家份额 | +0.3% | ▲0.1 | 加强在日本和越南的业务 |
| 信任指数 | 0.77 | = | 稳定的 |
| 预测(3个月) | +4.9% | ▲ | 对造船和建筑项目的持续需求 |
摘要: HS73进口呈现“正向中性”
复苏态势,以工业中间产品为中心,碳中和钢铁和高精度零部件的进口逐步扩大。
分配 | 建议 | 预期效果 |
|---|---|---|
| 1 | 引入低碳钢产品认证体系 | CBAM应对措施及确保ESG竞争力 |
| 2 | 支持国内生产高附加值钢铁部件 | 减轻对工业进口的依赖 |
| 3 | 基于人工智能的采购管理 | 加强价格预测和风险应对 |
| 4 | 建立韩欧钢铁技术合作平台 | 提高技术和标准一致性 |
| 5 | 促进钢铁循环经济(回收废钢和废弃钢铁) | 碳减排和资源保护效应 |
HS 73(钢铁制品)进口贸易指数 – 2025 年第三季度
Δ进口+4.5%,Δ价格+1.7%,信任度0.77,预测(3 个月)+4.9%
→ 在工业复苏的背景下,精密和结构钢产品的进口稳步增长,
ESG 标准的加强和低碳钢产品需求的扩大正在起到结构性变化的作用。









